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编导专业实践周之《台湾电影新景观—电影〈老狐狸〉赏析》专业赏析指导顺利开展

时间:2024-05-22 12:32:00 点击:

记者:王嘉卉(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图片摄影:丁杨俊杰(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宽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思维,5月16日下午四点,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电影鉴赏与批评《台湾电影新景观—电影〈老狐狸〉赏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歌乐楼B202举办。此次讲座由刘玉芝老师进行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周旭教授作为主讲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专业交流。

 

周旭教授首先简述了此次活动的内容与目的,带领同学们走近中国台湾电影,走进中国台湾电影发展历史。从日据时期到新电影时期,从戒严时期到后戒严时期,周旭教授指出台湾电影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从最初马关条约签订台湾成为殖民地,中国台湾电影出现困境,再到如今中国台湾电影走向世界,在周旭教授的指导下,同学们逐渐熟悉中国台湾电影。

而后,周旭教授提出近年来中国台湾电影呈现出的三大特征——现实题材电影较多、融入人文关怀和对台湾文化身份的反思、注重商业美学的对接,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国台湾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随后,周旭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赏析电影《老狐狸》,从故事结构、影像风格以及文化反思三个方面展开对电影《老狐狸》的详细解读。

 

紧接着,刘玉芝老师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台湾电影与大陆电影之间的共通性——拥有含蓄的东方审美,而台湾电影更加着重于人物内心的把握与人物形象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是值得同学们深思与学习的。

 

随后,周旭教授组织同学们观摩电影《老狐狸》。

 

此次活动的顺利举办让同学们走进中国台湾电影《老狐狸》,感受一位少年在两个“父亲”的影响下,人生观受到剧烈拉扯的故事。周旭老师以《老狐狸》作为具体例子,即小见大,增强同学们对中国台湾电影特征的认识,丰富同学们的阅片量,为同学们今后对于港台电影的学习奠定深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