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2019年媒介文化论坛在川外举行

时间:2019-11-23 22:55:24 点击:

11月22日至23日,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2019年媒介文化论坛,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举行。

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现代传播》杂志社、《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媒介文化研究》集刊、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协办的的这场学术盛会,吸引了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政治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业界大咖。  

此次媒介文化论坛以“全媒体时代的媒介文化:新问题·新使命·新路径”为主题,围绕该主题共发布了两场主旨演讲和4场主题演讲,并设置了7个分论坛。  

与会嘉宾合影

   

开幕式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陈龙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沛篁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倪颖军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代表四川外国语大学党政和全体师生员工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邹渝向与会领导和嘉宾介绍了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对外开放战略,整合外语语言文学、经济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力量,成立金砖国家研究院、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等一流研究性平台,产出了一批高显示度科研成果,并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一流型人才等情况,并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川外党委书记邹渝

 

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龙教授代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向对本次大会组织、筹备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四川外国语大学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和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当前我们正处在百年不遇的大变革中,媒介变革的节奏前所未有,媒介文化的生产方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媒介研究、理论与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阐释当下文化传播的复杂性。媒介文化代表了一种文化趋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状态。陈龙表示,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媒介文化方兴未艾,媒介文化研究者需要有使命和担当意识,文化自信源自于媒介文化自信。他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开创媒介文化研究的新局面。

陈龙主任委员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沛篁教授在致辞中向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成绩表示祝贺。他认为,“影视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部分,电影教育了我们,启发了我们,同时也帮助我们不断地成长。通过电影评论、电视评论、期刊评论,我们可一边学习一边前进。媒介文化对当前我们培养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力。”此外,他对高校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希望高校努力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多培养一些像范长江一样的新闻工作者。  

   

邱沛篁教授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教授代表川外新闻传播学院全体师生对到场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在过去两届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媒介文化研究的魅力。此次会议收到来自全国各个高校学者的200余篇论文,共有100多位嘉宾参与会议,共设置了7个分论坛,还首次设置了研究生分论坛,并评出了21篇研究生获奖论文,这让我们在青年研究生的身上看到了媒介文化研究的未来。

 

刘国强教授

 

倪颖军书记

 开幕式最后,陈龙会长给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新理事颁发了聘书。

 

颁发聘书

主旨演讲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涛甫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教授分别发表了两场主旨演讲,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教授主持论坛。  

张涛甫教授

 

张涛甫教授发表了题为《有效应对新传播技术引发的不确定性》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由新媒体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导致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的研究对象不应该完全由不确定性构成,希望我们能在认知方面有确定性的答案。媒介技术革命引致不确定性集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即:技术活性释放不确定性、用户行为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人为干预不确定性、科学认知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给我们的媒介带来巨大挑战。我们应该打破新闻传播教育惯性,勇于迎接新业态挑战,打造专业护城河,从而促进新闻传播教育变革。  

   

陈龙教授

陈龙教授发表了题为《媒介文化的现代性涂层危机——对一种基于技术理性的新型文化资本的批判》的主旨演讲。他从技术扮演是一种现代化涂层、文化资本与新文化资本、技术理性与新文化资本的生成、新型文化资本与文化特性、技术改变了制度性的角色关系和互动模式、现代性涂层危机的表现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在媒介文化的新形式与形态中,技术扮演的是一种现代化涂层,表面光鲜。这犹如金属元件镀上了一层贵金属。然而,本质上并不代表这个金属元件就成了贵金属。同理,炫目的媒介文化并不代表它就是文化的高级形态。在不知不觉中,全社会都逐渐适应了这种变化,适应了这种文化。这正是媒介文化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危机,且这个危机是隐而不彰的。  

主题演讲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蒋原伦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鲍海波教授和王敏芝副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严功军教授分别发表了四场主题演讲,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一果教授主持论坛。

   

蒋原伦教授

 

蒋原伦教授发表了题为《媒介文化研究范围的拓展及其路径变化》的主题演讲。他从媒介文化发展的势头和范围、媒介文化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的变化三方面进行了阐释。蒋原伦教授认为,在媒介文化研究中,实证的方法一定有一席之地,他希望这种实证方法能够剖析超越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让大家感到有意义的现象与问题。  

     

唐润华教授

 

唐润华教授发表了题为《全球信任赤字与国际传播的责任》的主题演讲。唐润华教授指出,习近平2019年3月26日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中首次提出“信任赤字”概念。其实信任赤字一直存在,并且愈演愈烈。信息交流和传播不但会影响各国领导人和政府部门的决策,也会影响各国民众之同的认知与认同,由此也会对国家间的信任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换言之,破解全球信任赤字,除了需要各国领导人和政府在政治、外交等官方层面采取更多有助于建立互信的措施之外,也需要在信息交流方面有更多的改变和创新。破解全球信任赤字,人类需要更加真实且全面客观、更具共同体意识、更有建设性、更富共情魅力的国际传播。  

     

王敏芝副教授

 

鲍海波教授、王敏芝副教授发表了题为《媒介文化研究的教育实践探索》的主题演讲。王敏芝从理念与设想、目标与实践、阶段性成果和远景与期待四点做了论述。她在介绍她们自主成立的媒介文化研究“小分队”的基础上,还从基础理论学习、经典导读、专题研习、我们的聚焦四个方面讲解了“小分队”的教育实践方式,并提出了“小分队”的追求和愿景,希望“我们”自己以及学生们可以对媒介文化的各种现象形成反思性的判断。  

     

严功军教授

   

最后,严功军教授发表了题为《媒介本质回归与媒介文化研究范式转型》的主题演讲。他从文化研究谈起,介绍了媒介文化与文化研究关系,探讨了技术史与媒介史、当前的技术特征、技术更迭的后果、媒介本质回归四个方面的内容。他还从文化即媒介、媒介文化重新定义、传媒文化或媒体文化成为特定称谓三点阐述了媒介本质回归的文化影响。严军教授认为,媒介文化研究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转型,即:媒介文化研究应该更加开放多元、媒介文化的文化研究理论需要重构、传媒文化的特殊性及其变化值得高度关注、将媒介文化研究走向哲学方面。

分论坛

11月23日下午,2019媒介文化论坛分论坛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培英楼五楼举行,七个分论坛的名称分别为:全媒体时代的媒介文化、全媒体时代的电影研究、全媒体时代的身体与媒介空间、全媒体时代的技术与传播、全媒体时代的社会与文化、网络剧与短视频研究、研究生专场。各分论坛的相关报道将随后推出。

闭幕式

经过一天的认真研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2019年媒介文化论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于11月23日18:00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郭赫男教授主持。  

   

郭赫男教授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汤志豪作为论文获奖研究生代表在闭幕式上发言。他认为,对于当代媒介体系与我们的生活体系之间形成的某种对接关系,既要关注到全媒体时代“媒介与文化”这样庞大的命题,也要留心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零变量。

     

汤志豪
 

新理事代表、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牛鸿英教授在发言中提出,媒介与文化领域未来将产生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包括独特的文化现象,并且肯定了即使研究领域出于一种理性、批判、反思的立场,但仍需积极建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并且不断地去寻找新的建构方向的积极态度。此外,牛鸿英教授代表作为本会下一届承办方的西安向各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发出诚挚的邀约。

   

牛鸿英教授

 

闭幕式上宣读了研究生论文获奖名单并进行颁奖。他们分别是:

 

一等奖(3名):

吕俊葳(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马思泳(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宋佳芸(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二等奖(6名):

段采薏(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汤志豪(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蒋效妹(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陈华(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彭一力(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于莉莉(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

 

三等奖(12名)

季思韵(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勇(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凡婷婷(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思思(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庆辉(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肖月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杨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杜佳芸(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吴思雨(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杨洁(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黄金铭(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雷教授在论坛总结发言中提出值得关注的三个特点:1、现代媒介文化研究从解构主义视角到现在更多地以建构主义视角去剖析各种凸显因素;2、在思考媒介文化与社会发展中也考虑到了地方化、局域化等方面的取向;3、媒介文化落脚点之一是对人的相关思考。

       

                                                       李春雷教授                                                  

李教授同时提出了一些值得期待和深入研究的方面:1、需要思考媒介文化如何以景观、态度、情绪乃至一种信仰等影响因子参与社会的建构;2、明确媒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梳理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3、媒介文化该如何影响文化的发展、人的自身以及社会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