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2020年符号学高层论坛在川外召开 名家荟萃共论话语与符号传播

时间:2020-12-06 11:25:34 点击:

 新媒介环境和人工智能对当代社会的话语和意义生产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11月4日至6日,2020年符号学高层论坛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符号学研究领域的全国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山城,共襄盛会。会场外寒风料峭,会场内名家荟萃、暖意融融,线上线下共享学术盛宴。

  据了解,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话语与符号传播”,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四川大学文字与新闻学院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CSSCI集刊《符号与传媒》、国际学术期刊《Signs &Media》联办,吸引了来自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苏州大学、南昌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数十所高校、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鉴于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开设了网络直播,最高1.5万余人同时在线旁听了会议。

 论坛共分为开幕式、主旨发言、分论坛三个部分。 5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倪颖军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教授首先代表论坛承办方致辞。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在致辞中代表川外全体师生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线上线下各位专家学者们多年来对川外发展的支持、关心、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川外从单科性外语院校发展成为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外国语大学、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服务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办学历史和现状,表示新闻传播学院是川外重点建设的非外语专业二级学院,此次高层论坛也是川外七十周年校庆学术活动的一部分。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语言类院校与符号学研究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传播话语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科的特色发展方向之一,成立了校级重点科研团队,相信以符号与话语传播为主题的本次会议对川外打造学科特色定能起到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 董洪川教授 致辞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 倪颖军 开幕式主持

“  人是符号的动物,我们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符号之网中。”刘国强教授代表川外新闻传播学院致辞,对参加会议的前辈、同侪、青年学者们表达最热烈的欢迎,他从自己五年前在川大举行的第一届符号学年会上与符号学结缘过程谈起,表示符号学理论和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有着天然的耦合性。近年来,川外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媒介传播的话语研究方向是本学院的特色方向之一,也组建了媒介传播话语研究重要团队,大致确定了国际话语体系研究、媒介实践话语分析、影像叙事与视觉修辞、传播的阐释学与符号学研究几个方向,恳切期望各位大咖、前辈、专家、师友同道今后继续给予关心、支持和指导。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刘国强教授 致辞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及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研究委员会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蒋晓丽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对本次会议承办单位表达衷心感谢,指出话语与符号与日常生活的嵌入日趋明显,符号叙述学与传播学互为融通,传播学应积极引入符号叙述学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符号叙述学也应该更加关注传播现象的社会建构性,聚焦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问题。此次高层论坛也是顺应新文科建设、推动各学科之间深度融通的有益探索,期望传播学和符号叙述学跨学科联盟的各位同仁发挥学术想象、贡献思想智慧。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蒋晓丽教授 致辞

 天津外国语大学田海龙教授代表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会长王铭玉教授发表了致辞,对会议召开表达热烈祝贺,表示中国的符号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此次会议响应了新文科建设的号召,符号学与传媒与话语实现跨学科的结合,相信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天津外国语大学 田海龙教授代王铭玉教授 致辞

 开幕式后两场主旨发言依次展开,上半场发言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严功军教授主持。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 严功军教授 主旨发言学术主持

 南京大学文学院赵宪章教授首先发表了题为《新问题与新方法中的话语生成——以中国书论的现代转型为例》的主旨发言,以“文学书像论”提出“中国书学的现代性转型”的主张,呼吁基于现代学术理性的“新书学”尽早萌生,并从中考察出新问题与新方法中的话语生成,指出“话语”在发现新问题与运用新方法中自然生成,不存在为话语而话语的话语生成。

南京大学文学院 赵宪章教授 线上发言

 江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傅修延教授在《符号学视阈下的物叙事》的主旨发言,从符号学角度考察物叙事的隐喻,说明物的显现导致拥有与匮乏的显现,此外授受双方通过礼物传递自己的话语也是一种物叙事,是一种与权力、荣辱相关的符号行为,而诱惑唤起愿望,幻灭则是愿望的消失,这两者也都与物有关。

江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傅修延教授 线上发言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孟华教授主旨发言题目为《“超符号”话语及其语象关系方式》,将“超符号”理解为内部隐含、外部关联了异质符号,并从“话语”符号学的两种范式、“话语”的在场和“被需要在场”,象符与语符,超符号话语中的语符与象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孟华教授 发言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廖圣清教授发表了《基于仿真模型的社交网络辟谣效果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的最新研究,以基于信息级联扩展理论的创新性的“谣言与辟谣信息交互传播SIAR模型”,探究真实在线社交网络的谣言、辟谣信息的传播与辟谣效果,提出应该抓住“谣言出现”阶段向“谣言扩散”阶段的转变时刻进行辟谣,形成“1个中心—多个领袖—无数小群体”的辟谣模式,开展谣言预防,从而提升辟谣效果。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廖圣清教授 发言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秘书长王军教授在《论空符号之空》的主旨发言中提出,空符号是符号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长期以来并非受到足够的重视。他通过分析空符号的三种基本类型即能指为空符号、所指为空的空符号、能指与所指均为空的空符号指出,空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均不可缺失,是否是一个空符号是一个程度问题,邻近实语境和一般语境是决定空符号地位的关键要素。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秘书长王军教授 发言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胡易容教授对上述发言做出了精彩评议,对发言嘉宾在建构普遍理论中寻找我们民族和自己特色的典型对象之学术追求以及其中的新文科思维和多元化取向做出致敬,并探讨了学术研究中如何进行特定的工作假定问题。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 胡易容教授 评议

 下半场主旨发言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蒋晓丽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和根教授发表了题为《媒介演化视角的符号表达偏向》的主旨发言,从符号表达的角度重新界定媒介演进的过程,指出从音声到音形、从音形到声像、再从声像到数像的三次飞跃,不光意味着人类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意味着符号表达偏向的迁移,这从深层次上影响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牵引着人类交往方式的变化,并内在地制约着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逻辑。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蒋晓丽教授 主旨发言学术主持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丁和根教授 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曾庆香教授在题为《新闻的空间叙事:时空中的意识形态》的主旨发言中借用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通过中外媒体对国际新冠疫情报道的分析指出,在国际报道中西方媒体的新闻从业者常常利用空间叙事的方式建构复杂的世界局势,将事件中涉及的复杂利益交织简化为带有意识形态倾向的特定空间聚合,重新布局世界形势,引导读者在片面的世界空间建构中,从而形成符合媒体或本国意识形态的观念。

中国传媒大学 曾庆香教授 发言

 天津外国语大学田海龙教授发表《话语与话语互动—— 一个可能的研究路径》, 指出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提出一个基于“三维-双向”分析模型、“双层-五步”分析框架的话语互动的可能研究路径,并以新冠肺炎治疗中中西医话语互动为例展开具体分析,指出包括符号传播在内的任何意义上的传播都是一个复杂和不确定的过程,因而更需要细致深入的探讨。  

天津外国语大学 田海龙教授 发言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教授在《媒介关键词的话语分析路径》主旨发言中认为,“媒介融合”、“新媒体”、“内容为王”、“电视本土化”等许多媒介关键概念,既反映了近年来媒介实践的实际行为和成效,也是关于媒体运行的话语实践,结合其具体言说语境对其意义变迁进行短时段、共时性的考察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运行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动因,从而对当下媒介转型中复杂的结构性关系予以更好地把握。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刘国强教授 发言

 四川大学符号学与传媒学研究所所长赵毅衡教授发表了题为《符号与时间》的主旨演讲,将符号界定为“被认为携带着意义的感知”,指出符号的意义展开过程让时间得以形成,符号是连接时间的纽带,时间的过去-现在-将来三维,就是经验-符号-解释三维,因此,时间就是意义过程。  

四川大学符号学与传媒学研究所所长赵毅衡教授 线上发言

 本场演讲的评议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唐小林教授对嘉宾发言表示感谢,并分别探讨了以上各研究的理论贡献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关怀。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唐小林教授 评议

 论坛还下设7个分论坛和2个研究生专场。5日下午,在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牛月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学科王金会执行主编、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刘丹凌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曹进教授、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朱杰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谭光辉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伏飞雄教授、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李红秀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李启军教授、北京电影学院赵斌副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李晖研究员、川大胡易容教授、饶广祥副教授、赵星植副教授、董明来副研究员、川外文一茗教授、丁钟副教授、周旭副教授等专家学者的主持、评议下,分论坛分别围绕传播符号学、话语与理论符号学、符号现象学、新媒体话语与符号学、产业符号学、民族与艺术符号学、电影符号学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共发表70余篇研究成果。  

 近年来四川外国语大学依托语言学优势与特色,立足学科交叉和融通,将传播话语研究作为新闻传播学重点发展方向,成立校级重点研究团队,着力推进相关学术研究及学科建设,学术声誉不断提升。本次高层论坛凝聚新闻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民族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研讨符号学领域前沿性和时代性问题,展开跨学科、多维度的思考和对话,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为符号与传媒研究领域的发展与深耕厚植贡献了重要的学术力量。

 

 

 

 

 

 

 

(图片拍摄:杨成杰、涂宇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