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著名纪录片导演张克明应邀参加新闻传播学院“影视大咖工作坊之纪录片创作工作坊”

时间:2024-05-18 21:21:00 点击:

记者:刘婧怡(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摄影:郑雪(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冯菲菲(公众号“川外新传”学生记者)

2024年5月15日16日,国际著名纪录片导演张克明应邀做客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歌乐楼开展为期两天纪录片创作工作坊活动由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郭赫男主持,院长刘国强致辞。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张克明导演深入分享自己深耕纪录片领域多年总结出的影像叙事经验,激发编导专业学生对纪录片创作的兴趣,使编导专业学生对如何进行专业创作实践如何通过专业视角认知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动海报(海报设计:何刚霖 2021级广告学专业)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欢迎寄语同学“要学会欣赏我们的世界,不要把一切当作自然而然。刘院长鼓励编导专业学生积极投入纪录片创作实践,运用纪录片的形式来解读世界背后隐含的丰富意义。

 

刘国强院长致辞

 

郭赫男副院长宣布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周系列活动之“影视大咖工作坊|纪录片创作工作坊”正式开启。

 

郭赫男副院长担任主持

 

5月15日的首场工作坊活动中,张克明导演以纪录片创作方法论”作为主题,围绕其多部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作品,深度剖析了纪录片创作中画面与叙事的互动关系以及作为纪录片导演如何运用这种关系进行纪录片创作的方法。张克明导演强调,不同于国内主流专题片的解说词叙事,国际纪录片创作领域中,影像逻辑尤为重要,通过影像逻辑而非单纯的解说词叙事是纪录片能够进行国际传播的基础

 

张克明导演工作坊活动现场

 

张克明导演以其记录农作物四季变化的作品《苍黄青翠》为例,解析其背后严谨精致的影像逻辑,分享他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与建构起的开阔包容世界观。另一作品——《原色缅甸》通过散文式叙事结构分析,传递作中强化结构概念理念。张克明导演讲述了这部富有浓厚文学气质作品的创作幕后,并阐释镜头如何跟随艺术家墨客的步履,进入身体和精神上孕育他的缅甸,最终回归到对抽象画作“原色缅甸”的解读——影像的生命成为了画作生命的外延。

 

张克明导演(右二)拍摄《原色缅甸》时的工作照

 

纪录片创作的实践方面,张克明导演详细说明了利用自然光和捕捉现场声音的重要性,提出摄像机角度“低半度”拍摄的方法论,鼓励同学们培养敏锐的现场观察力积极寻找线索,精简镜头进行叙事。对于初次创作纪录片的同学,张克明导演以自己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绿色包围》为例,鼓励同学们从身边的熟悉的人和事中思考发现。

 

张克明导演鼓励学生积极创作

 

5月16日的工作坊活动通过影片拉片环节展开。张克明导演以个人代表作《海市蜃楼》为例,将全片分为序言与正式叙事的若干个段落,再拆卸为有清晰目的的镜头组,条分缕析活动中播放的纪录片《海市蜃楼》记录了艺术家蔡国强如何向内挖掘中国文化与阿拉伯世界历史现实通过艺术形式进行穿插交融的过程。影片步步铺陈,段段互文,最后以蔡国强《黑色仪式》这一艺术作品作为纪录片的总述和结尾。通过对剪辑段落的分析,从如何借用故事片平行交叉的剪辑方式以达到短时间多信息的效果到叙事细节如何把握,张克明导演由浅入深的讲解为在场同学亲身示范了纪录片创作者的专注与严谨。

 

活动现场同学们专注聆听导演的分享

 

交流互动环节,张克明导演通过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为活动补充了更为丰富的内容讲述《地球最远的两点计划》拍摄幕后故事分享“见世界、行走、与人交流”的教育观指导同学们如何在商业性和个人表达中寻找平衡如何进行纪录片创作时的前期准备、现场机位调度、素材管理、配乐选择等等方面的经验技巧……

在张克明导演的精彩讲座中,学生们不但获得了宝贵的创作技巧,还对于如何用影像语言讲述故事、洞见世界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张克明导演的讲座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感的点燃,为学生们未来的创作之路指明了方向。

 

主讲人介绍】

张克明

国际著名纪录片导演,曾任日本广播公司NHK SPECIAL纪录片导演,执导创作了33部NHK优秀影像作品。代表作:《世界的后花园》系列,《给未来的提言》系列,《世界遗产》系列,《达尔文归来之帝企鹅物语》,《海市蜃楼》,《再见非洲》,《苍黄青翠》,《张艺谋解密北京奥运会》等。多部作品荣获国际大奖:东京国际地球环境纪录片电影节金球奖及优秀纪录片奖,柏林纪录片电影节审查委员奖,瑞士苏黎世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英国BBC优秀纪录片奖,美国影评人协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