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智媒体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术与道

时间:2025-01-02 10:56:00 点击:

AI真的是洪水猛兽吗?企业招聘的门槛更看重什么?大学迷茫的破解之道在哪里?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做好职业规划,在风云万变的社会形势中有立足之地,今早九点,由广播电视学系主任黄俊老师组织,高级生涯规划师、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刘云涛主讲的《智媒体时代HR视野中的大学生核心竞争》讲座于歌乐楼召开。

 

讲座正式开始 唐亦菲

讲座甫一开始,刘云涛就向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AI在今天真的对我们造成冲击了吗?我们如何在冲击下做好职业规划?对此,刘云涛从职业规划的2个维度:企业和个人展开,并给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术”和“道”。

“职业规划说到底没有那么复杂,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底层逻辑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谈及大学生如何构建个人的职业蓝图,刘云涛多次提到了“变”一词。从外部世界职业的基本情况、职业技能分类,到企业看重的求职者价值,结合学生的学校学习和在外求职,刘云涛强调因时而变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在自我管理技能方面,刘云涛一字概括之,“悟”。一个人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品质,通常是通过认同、模仿、领悟等途径获得。这又被称作为职业素养,常常被看做是影响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个人的晋升之道,是需要通过功利性地向外获取,和非功利性地内在培养两方面达成。向外获取是相关专业技能、可迁移性技能的综合,例如学生时代的专业知识技能,通过大量背诵、学习所掌握的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或是通过观察、实践、思考、熟练等过程掌握的通用型技能。若说这些向外获取的能力是硬实力,为企业所作为看重的的职业能力,那么向内的兴趣挖掘、性格培养则是深刻的软实力。

 

为同学们解释问题 罗强摄

“一定要加强非功利性阅读,扩展个人的阅读量。”在谈及原因,刘云涛以“信息茧房”为例,生动地讲述了当我们长期沉迷于从抖音等视频平台获取知识,只会产生认知与知识错位的情况。通过数据检索,互联网往往会给我们推水平更低,更为浅显易懂的内容,让我们对个人的实际理解能力误读。

最后,刘云涛提到了职业规划的“道”——得天时、获地利、懂自己。在持续关注国家政策,深刻掌握社会走向的同时,找到个人的兴趣点。通过重复性地检验,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兴趣中找到可以持续的共性,而这即个人的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

“有一个公式:计算机➕,无论我们的职业取向是什么,把专业、兴趣结合计算机,一定是很好的选择。”刘云涛提到,在今天,随着传统行业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人才的需求已经融合在传统行业中。计算机的技术已经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很多行业的平台。能否很好地运用计算机、AI工具为自己助力,也成为企业衡量个人价值的关键。

 

同学们聚精会神 罗强

22级7班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颜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讲座给了我一种就业的图示和指导,一些政策、具体方法让我得以按图索骥。”他同时提到自己的求职意愿是游戏策划,未来的规划是考研、实习双向并举,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