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播主十周年”特辑|学院举行智能化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创新论坛

时间:2018-12-11 15:32:17 点击:

 人工智能时代下,AI主播的出现,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带来了挑战,也为人才培养创新带来新的机遇。11月30日下午,适逢四川外国语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立十周年,新闻传播学院特邀重庆广电媒体精英和重庆多所高校的教育专家共同参与“智能化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创新论坛。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李小川莅临本次论坛,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郭赫男主持论坛。‍

论坛现场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李小川首先代表学校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办学历程与办学特点,表达了媒介技术背景下对未来播主专业人才培养寄予的希望,并向一直以来支持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力量表达由衷的感谢。

随后,三位来自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分别从行业角度和教学单位角度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发表观点。

重庆市播音主持协会会长韩咏秋从“一专多能”的角度详细阐释了智能化时代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方向的发展与变化。他说,传统意义上的“一专”代表艺术语言专业,“多能”代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新时代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的内涵已经超越了“用四年时间来学习一门语言”的范畴。语言慢慢变成我们的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一种工具,而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理解的让人们能够参与到传统社会角色中的专业。因此,播音主持人需要在如媒体、经济、法律等特定领域有更加深入的知识储备。同时,韩咏秋提出播音主持人可通过打造专属的个人IP,塑社会角色、媒体形象和个人价值。

韩咏秋

 重庆大学张晓玲副教授就“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做主题发言。她指出,AI主播虽然在工作效率、工作能力等功能性方面超越了人类主播,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共鸣是AI主播无法模仿的。她解释到,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除了面对面的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与观众进行一种情感的交流。面对智能主播的挑战,张晓玲副教授结合重庆大学对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实例提出了三个要点:第一,要坚持重视语言的基本功培养,并在基本功的基础上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第二,要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利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来激励他们对专业的学习。第三,在专业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爱”精神,培养学生共情的能力。

张晓玲副教授

 西南大学副教授张秋丽认为,现在一些高校已经出现了专业改名的趋势,人们担忧智能主播的出现会给播音主持行业带来威胁,但实际上播音与主持艺术不单单是一种表层单向沟通,还需要主播具备深刻的思维能力、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语言功底。同时,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交流者,一个有影响力的主持人不仅仅是标志更是品牌。因此高校要向着培养“有温度、有情感,睿智、敏锐的、有独特个性”的主播的方向靠拢,真正夯实这个核心竞争力,在智能时代“说什么要比怎么说”更重要,AI主播的出现对播音专业带来挑战,但同时也会带来机遇和发展。

张秋丽副教授

  主题发言完毕后,在场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自由讨论。重庆播音主持协会邹鸿泽秘书长提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要“两个坚持三个借”,一是对基本功的坚持,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三个“借”则具有如下内涵:一是“借势”:要学会借助大新闻报道;二是“借力”:借助护林旺、采编模式、数字化新闻的力量促进播音主持艺术发展;三是“借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教师李帅就执教高校在融媒体时代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方案,为论坛提供经验交流。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采用小班化的教育模式,本着“人文培养、专业厚度、意识形态和专业信念”四个模块引导学生,以工作室的模式带领大三学生做节目,引领学生用作品说话,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重庆大学的刘珊珊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到,高校应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党政意识、有媒体责任、有开阔视野和个性特点”的四有主播。

在播音主持第一线的张世轩老师就 “AI主播”现象从不同视角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新科技的出现不是取代而是帮助,人与机器可以有深度合作与融入的关系。新闻播报传递的不仅仅是声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风格”,因此在未来新闻主播发展的方向应该有三种思维转换:一是受众意识转为用户意识,用个性化产品吸引受众;二是单向传播意识转为互动意识,新闻主播应该在互联网时代的众声喧哗中成为受众和信息源的信任支点;三是传统宣传意识转为舆论引导意识,杜绝假大空,制造受众语境去引导受众。

张世轩

论坛组织者、四川外国语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系主任王媛老师,分享了她的教学经验,提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做到差异化教学,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同时她也向兄弟院校对川外播音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提供的诸多支持表示感谢。

论坛尾声,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严功军教授总结道:具备足够专业素养的专门人才,能够服务于所有行业,我们应该对专业发展有信心,并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严功军处长

此外,他还从技术哲学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看法,他认为,在不可避免的现实下,我们的思考重心应该放在人类如何存在的问题上。

最后,他强调在智能时代应回归人的本质,对于包括播音专业在内的文科类专业而言,要回归知识教育的本质、回归人性的本质、回归艺术的本质、回归生活的本质,保持丰富性,才不会被技术发展所淘汰。  

文字|孙茹

图片拍摄|《每日川外》何跃

            川外新传 顾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