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新传实践周:走进导读会,感受读书之魅

时间:2020-11-09 13:20:12 点击:

 新传通讯社11月6日电(记者/曹汇苏 特约记者 / 张丁凡 随着 为期五天的实践周落幕 , 我院为 2020 级与 2019 级同学开设的五场导读会也顺利画下句点 。

 11月2日下午两点半,由廖梦夏老师主讲的第一场导读会在歌乐楼B2-1教室开展。廖老师以《走进方法的世界》为主题,通过两个视频向同学们说明了“利用大数据增强说服力”和“查阅资料以提高可信度”两种分析方法,后以“第一、第二、第三世界”为切入点向大家引入了本体论概念。同时廖老师讲道:“认识论是关于知识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学习阶段要去学习的一切理论,其中因果关系是最重要的理论,目的是去认识世界的本质,完善本体论。而理论是通过方法来认识的。”廖老师通过短短几句话点明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们理解了“用科学的方法成为你与世界对话的工具”的中心结论。

 

廖梦夏老师讲解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11月4日上午十点,由蓝若宇老师主讲的关于媒介文化研究的导读会在歌乐楼B1-1教室如期开展。蓝老师通过三位哲人对不同时代的媒介与文化的评价引出了“媒介文化等于语言、文化和社会的总和”的概念。而在讲述关于媒介文化研究的案例时,蓝老师则为同学们介绍了追求完美的阿诺德精英文化主义,认为大众文化不同于文学作品的利维斯主义,以及作为文化工业批判的先声的法兰克福学派。最后,蓝老师讲述了媒介文化与同学们的关系,认为同学们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具备洞察文化、审视媒介文本和深度写作的素质,学会反思自己所处的社会、所过的生活和所存在的意义。正如导读会上蓝若宇老师所讲:“实践周导读会让我更加深入研究了这个领域,进行了一次自我提升。所以我也希望这场导读会能让同学们认识到媒介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则是备受批判的文化工业时代。”

蓝若宇老师

由廖金英老师主讲的关于西方科学起源的导读会在11月5日上午十点,于歌乐楼A1-2教室举行。廖老师先邀请了骆凤同学上台分享了关于吴国盛先生《什么是科学》的读书心得。骆凤同学表示:“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科学越来越难理解;科学不等于科技,也不等于一切民族都拥有的智力现象,而是一种起源于对自由人性追求和涵养的文化现象。”随后,廖老师则为大家讲解了求真的态度是科学精神的灵魂,同时也是科学素养的内涵之一;也解释了启蒙不等于启蒙运动,最彻底的怀疑是认识之父,启蒙必须自己完成。参与本场导读会的陈思媛同学在会后说道:“这堂导读会让我认识到真正的科学是求真,学习科学是需要方法的,需要掌握像思维、精神这种最‘无用’的知识,来让科学合乎逻辑,因为‘无用’便是大用。”

骆凤同学做读书心得分享

同日下午14:30,在歌乐楼的B1-1教室,由徐蓉蓉老师主讲的关于《过滤泡: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一书的导读会也顺利举行。会议之初,徐老师给同学们看了一段由互联网观察家帕里泽主讲的演讲视频,引出“过滤泡是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控”的概念。接着,徐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互联网个性化定制的技术特点,又带领同学们分析了个性化定制对公民个体和民主社会带来干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不到位和公共空间碎片化等现象的不良后果。

徐蓉蓉老师

次日上午十点,由戴明老师主讲的关于新闻选择的导读会在歌乐楼A1-1教室开讲,这是本次实践周的最后一场导读会。戴明老师从“选择新闻的标准”出发,告诉同学们:“选择新闻就要选择有价值的新闻,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新闻,因为能引起社会关注的新闻往往对人类对世界产生影响。”随后,戴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新闻选择标准有时效性、奇异性、显著性、关联性、接近性、人情味、对立冲突性的知识,后播放了两则视频,以强调作为新闻选择标准之一的“奇异性”。接着,戴明老师根据《大众传媒把关》这本书说明了新闻选择从理论层面上来说是“奇异性”和“社会意义”两个概念,并深入解释了“新闻影响中个体、例行实作、媒介组织、社会组织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体制这五个层次是新闻选择的核心”的结论。

戴明老师

此次实践周导读会内容丰富,安排紧凑,五位老师的分享和讲授在帮助同学们拓展知识面、培养新闻传播素养及开拓思维模式等方面起到极大作用。同学们反响热烈,我院19级2班的学习委员杨欣荣表示:“我们班在实践周选择了导读会的同学,都认为在这次的导读会中受益匪浅,希望可以多参加这样的活动。”